新密通

d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验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查看: 509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碑刻的起源与发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8-19 11:32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

来吧,加入我们,不要只是一个人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手机验证码快速登录

x
古时候,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测日影以及拴马匹的石柱称为碑。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,不具有纪念意义。后来人死入葬时,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,并凿上孔,用以系绳徐徐下棺。这时的碑只是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,也没有文字,亦无纪念意义。再后来,人们在石碑上刻字记事,作为纪念或标记,遂产生了碑文。这种碑文在秦代称刻石,汉以后始称碑或碑文。到后汉时,碑碣云起,碑刻逐渐多了起来,但也只是官方使用。碑文又称碑志或碑铭,一般是前有散文记事,后有韵语赞颂。人们习惯上把前面散文部分成为“志”或“序”,把后面的部分称为“铭”。
1.jpg
碑文种类繁多,按内容和用途分,主要有三类,一类为功德碑,用来记述某人的功业或某次重大历史事件。如《韩愈平淮西碑》。一类为建筑碑文,主要用来记载建筑物兴建的时间、地点、缘由、经过、规模及主其事者等情况。如创建或重修某庙碑记。另一类为墓碑,又称墓表、神道碑、阡表等。其内容为记载死者生前事迹,兼诉悼念、称颂之情。到曹魏时,曹操下令不准在墓上立碑。人们为了迁陵时便于后人辨认,遂又产生了埋于墓里的墓志铭。墓志铭又称为埋铭、垙铭、垙志等。晋灭魏后,人们又在墓上立起了碑刻,而墓志也没有废除,所以就形成了后来的上有墓碑,下有墓志的情况。墓志铭一般是用两块方石,一底一盖,底刻志铭,盖刻标题,安葬时埋于墓坑里。如韩愈的《柳子厚墓志铭》。神道碑是因为立于墓葬的神道上而得名,但后来就不那么严格了,立于村头的,道旁的,也都叫神道碑。如立于李堂的《张铁梅神道碑》就是一例。到明清时,又出现了德政碑和德教碑,德政碑是乡绅和百姓为了纪念某一清官的政教德化而立的。如《李芝兰德政碑》。德教碑一般是某人的学生,或学生家长为了颂扬其治学严谨,知识渊博,品德高尚而立的。如立于西关惠政桥头上的《李修馆德教碑》,就是他的学生牛瑄、孙钦昂给立的。
2.jpg
碑又叫碑碣,其实,碑和碣是两个单词,《文体通论》上说,圆者曰碣,方者曰碑。这只是在石刻的形状上有所区别,其文章体式并无多大差异,顶多是碣有额而碑无额而已。
3.jpg
东汉明帝时,佛教传入中国,在碑刻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些新成员,如镶嵌在和尚塔上的和埋入地宫里的石刻叫塔铭,或和尚塔铭。也是记载塔主人生前事迹的。和俗人的墓志一样。寺院内刻有经文的六棱或八棱形石刻称为经幢或石经幢。这在佛寺里随处可见。
4.jpg
祖碑和家谱碑,据一些祠堂的碑刻记载,明嘉靖皇帝下令天下百姓建祖庙(过去祖庙仅皇家有),修家谱,自然就有了祖碑和家谱碑。百姓立的祖庙称家庙、家寝、家祠、祠堂等。祖碑是用来记载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始迁祖、始封爵祖或始得姓祖,以及本姓的迁徙情况的。家谱碑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情况的。这些碑刻有的立于祠堂,有的立于祖茔,其性质基本一样。
5.jpg
自民国时,又兴起了一种纪念碑,其文章体式和其他石刻截然不同。或半白半文,或纯粹白话,如《革命烈士纪念碑》、《汶川地震纪念碑》等。人们习惯上称清代及以前的碑刻为古碑刻,民国以后的称近现代碑刻。不管是哪一种碑刻,其本身都含有一定的知识量和艺术成份,都具有一定的价值。如书法艺术、雕刻艺术、文学艺术等,一般都能表现出某一时期的特征,供人们学习和研究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史料价值,如历代的一些政令,大事,人物,正史没有记载的碑文可以填补空白,正史记载的较略,碑文可以补充,既和历史记载一样,也可作为旁证。所以说碑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,是诸多文化品类中一朵绚丽的奇葩。特别是我们新密,位于中原腹地,黄帝故里,自然是碑刻颇多。虽经历代兵燹,人为毁坏,以及风雨剥蚀,自然风化了许多,但存留至今者仍相当可观。近期在老城开发建设中又发现了一批价值极高的碑刻,今后将在本栏目一一为广大读者朋友们做详细介绍。
游千年县衙 · 品六朝文化

首页|版权问题|手机版|小黑屋|新密通:新密综合生活服务门户

GMT+8, 2024-11-24 12:50 , Processed in 0.174804 second(s), 32 queries 豫ICP备17022382号(3265353)

Powered by XMT Inc. © 2015-2025 ArrayV1.0QQ

系统运营:密通科技 豫公网安备 41018302000212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